微軟的「列印為 PDF 」功能是微軟在 Windows 10 中推出的一項期待已久的功能, Mac 和 Linux 為其用戶提供此功能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。雖然微軟加入得有點晚,但現在幾乎所有微軟的可列印應用程式中都提供列印為 PDF 功能,例如 Word、Excel、PowerPoint 等。使用此功能,您現在可以輕鬆建立可列印的 PDF 文件。因此,如果您聽說過“列印為 PDF”功能並想了解如何使用它,那麼本文適合您。在這裡,我們將介紹如何在 Windows 11、10 和 7 中使用「列印為 PDF」的詳細逐步指南。此外,還將介紹適用於所有平台的通用 PDF 編輯工具——UPDF,點擊下方按鈕立刻下載。
Windows • macOS • iOS • Android 100% 安全性
第 1 部分:您應該了解的有關列印為 PDF 的所有信息
對於任何想要從 Microsoft 應用程式快速建立 PDF 文件的人來說,「列印為 PDF」是一項有用的功能。因此,現在讓我們介紹有關列印為 PDF 功能的所有值得了解的基礎知識。
1.1 什麼是「列印為 PDF」?它實際上打印了什麼嗎?
顧名思義,「列印為 PDF」功能可讓您將文件儲存為可列印的 PDF 格式。如果您正在使用 Microsoft 的可列印應用程式之一,例如 Word、Excel 或 PowerPoint,則可以使用 Microsoft 列印為 PDF 功能立即建立 Microsoft 應用程式檔案的 PDF 文件。

儘管它的名稱中有“打印”一詞,但它不會立即打印文件。相反,它以 PDF 格式保存文件,但允許您根據列印需求自訂 PDF 文件,例如方向、紙張大小、邊距等。這樣,當您想要列印 PDF 文件時,您可以立即使用所需的設定進行列印。簡而言之,Windows 10 和 11 中的「列印為 PDF」功能可讓您輕鬆、即時地將文件儲存為 PDF。
1.2 「列印為 PDF」和「另存為 PDF」有什麼不同?
很多用戶疑問微軟已經為我們提供了「另存為PDF 」的選項,那麼「列印為PDF」有什麼差別呢?
「另存為 PDF」功能可儲存原始檔案版本並將其轉換為 PDF 格式,而不做任何變更。另一方面,「列印為 PDF」功能可讓您在數位紙張佈局中建立 PDF 文件,顯示列印後的外觀。因此,它僅從符合所要求的列印尺寸的檔案中提取資料。
「列印為 PDF」和「另存為 PDF」之間的其他一些差異如下:
- 固定佈局: 列印為 PDF 會自動建立適合紙張大小的固定佈局,而另存為 PDF 則會儲存文件的原始佈局結構。
- 超連結: 列印為 PDF 很可能會使文件中的超連結處於非活動狀態,而另存為 PDF 則會使超連結保持活動狀態。
- 書籤: 列印為 PDF 會從文件中刪除書籤,而另存為 PDF 則會保留書籤。
- 背景顏色: 列印為 PDF 不會總是保存文件的相同背景顏色,而另存為 PDF 會保留相同的背景顏色。
簡而言之,「列印為 PDF」和「另存為 PDF」功能各有其優點和輸出。如果您想建立可列印的 PDF 佈局,則「列印為 PDF」應該是您的選擇,而如果您想將原始文件版本轉換為 PDF,則「另存為 PDF」應該是您的選擇。
第 2 部分:在 Microsoft 中列印為 PDF 的簡單快速方法
Microsoft Print to PDF 看起來是一個方便的功能,可以立即建立任何文件的 PDF。在第 3 部分中,我們將向您展示如何在 Microsoft 中使用「列印為 PDF」的步驟。但在此之前,有必要提一下此功能的局限性,如下所示:
- 它會建立一個非常大的 PDF 文檔。
- 一旦列印生成了 PDF 文檔,除非使用第三方工具,否則您無法編輯它。
- 列印生成了 PDF 文檔後,文檔中的超連結會失效,書籤會被刪除,背景顏色/佈局也會發生變化。
那麼,如果我們告訴您有比 Microsoft Print to PDF 更好的替代方案,它不僅可以立即建立 PDF,還提供其他廣泛的自訂選項,您會怎麼想?UPDF 就是您的最佳選擇。
UPDF 是一個功能全面的 PDF 編輯工具,可使用 Windows 上的任何可列印應用程式建立 PDF 文件,且不會遺失格式。它提供了列印和編輯 PDF 所需的所有強大的 PDF 工具,它還擁有簡潔易用的產品介面,使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快速地在 Windows 上列印 PDF 文件。點擊下方按鈕,立即下載並試用其所有功能。
Windows • macOS • iOS • Android 100% 安全性
UPDF 的主要功能
- 它提供了簡潔易用的產品介面,使用沒有難度。
- 它提供了豐富的列印選項。
- 它相容於所有主流平台,包括 Windows、Mac、iOS 和 Android。
- 它提供了功能豐富的編輯功能,例如編輯文本,修改圖像等。
- 它允許使用高亮、便籤、貼紙、圖章、下劃線等對 PDF 添加註釋。
- 其企業版可供企業使用,提供靈活授權、便捷的IT管理、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。
請依照下列步驟使用 UPDF 在 Windows 中列印 PDF:
步驟 1. 使用 UPDF 開啟文件,然後按一下文件 > 列印。

步驟 2. 設定列印屬性,例如頁面大小、方向、要列印的頁面等。
步驟 3. 在印表機部分選擇「Microsoft Print to PDF」。最後,點擊“列印”按鈕。

就是這樣,無論您使用哪個 Windows 版本,只需三個步驟即可快速列印生成 PDF 文件。現在,我們為您提供獨家的折扣,您可以在折扣到期前立即升級到 UPDF Pro。
第 3 部分:如何在 Microsoft 中列印為 PDF(僅限 Win 10 和 11)
每個 Microsoft 可列印應用程式都允許您以自己的方式使用「列印為 PDF」功能。那麼,現在讓我們探討如何在流行的 Microsoft 應用程式中使用「列印為 PDF」。
3.1 在 Microsoft Word 中列印為 PDF 文件
在 Microsoft Word 中開啟該檔案並依照下列步驟操作:
- 點擊左上角的“文件”,然後按一下“列印”。或者,按下「Ctrl+P」快速鍵。
- 按一下「印表機」部分下的下拉式選單,然後選擇「 Microsoft Print to PDF」。您還可以自訂其他與列印相關的設置,例如方向、紙張尺寸、邊距等。
- 最後,點擊“列印”按鈕。

這樣,您的 Word 文件就會被建立為 PDF 文件。
3.2 在 Microsoft Excel 中列印為 PDF
Microsoft Excel 中的「列印為 PDF」功能與 Microsoft Word 中的功能類似。只需在 Microsoft Excel 中開啟該文件並按照以下步驟操作:
- 按一下「檔案」>「列印」或按「Ctrl + P」。
- 按一下「印表機」>「 Microsoft Print to PDF」。
- 最後,點擊“列印”按鈕。

這樣,您的 Excel 檔案就會建立為 PDF 檔案。
3.3 在 Microsoft PowerPoint 中列印為 PDF
與 Microsoft Word 和 Excel 一樣,您可以使用「列印為 PDF」功能在 PowerPoint 中輕鬆建立可列印的 PDF。您可以按照上面提到的步驟進行操作,因為它們類似。

第 4 部分:與「Microsoft Print to PDF」相關的額外提示
4.1 如果印表機清單中缺少「Microsoft Print to PDF」怎麼辦?
如果您的印表機清單中缺少「Microsoft Print to PDF」功能,則該功能很可能目前已停用。但是,請注意,此功能僅在 Windows 10 和 11 中可用。因此,如果您在 Windows 7 中尋找 Microsoft Print to PDF,那麼您將找不到它。
對於 Windows 10 和 11,請依照下列步驟啟用 Microsoft Print to PDF 功能:
- 按一下“ Win + X ”鍵並選擇“控制台”。
- 按一下“程式”,然後按一下“開啟或關閉 Windows 功能”。
- 勾選「 Microsoft Print to PDF 」旁的複選框,然後按一下「確定」。
就是這樣。現在,Microsoft Print to PDF 選項應該在您的印表機清單中可用。
4.2 當 Microsoft PDF 印表機以錯誤的順序列印頁面時,我該怎麼辦?
如果 Microsoft PDF 印表機列印頁面的順序錯誤,您可以依照以下步驟解決問題:
- 根據頁碼重新命名文件,例如1.jpg,2.jpg等。
- 透過點選檢視>按名稱排序>升序對檔案進行升序排序。
- 按“ Ctrl + A ”選擇所有檔案。
- 右鍵單擊第一個文件並選擇“列印”。現在它應該以正確的順序提供頁面預覽。
- 最後,選擇“列印為 PDF ”並點擊“列印”。
這樣,您就可以按照正確的頁面順序使用 Microsoft PDF 印表機。
結論
Microsoft 列印為 PDF 功能是一項方便的功能,可從 Microsoft 的任何可列印應用程式快速建立可列印的 PDF 檔案。但是,它僅適用於 Windows 10 和 11,創建的 PDF 文件比較大,並且缺乏編輯和其他功能。因此,如果您希望在 Windows 或其他作業系統上使用「列印為 PDF」功能而不遺失格式,以及對 PDF 文件進行編輯,那麼UPDF是您的理想選擇。其簡潔的介面和強大的編輯功能使其成為保存、列印或編輯 PDF 的最佳 PDF 工具。立即點擊下方按鈕,免費下載並嘗試 UPDF 軟件。
Windows • macOS • iOS • Android 100% 安全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