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輯
文字
連結
影像
註解
200+ 貼紙
2種簽名類型
10+ 註釋工具
反饋意見
使用 UPDF 輕鬆增強您的教學和學習體驗。編輯文字、添加評論、突出顯示關鍵點以及記數位筆記 - 所有這些都在一個直觀的平台內完成。相容於行動裝置和PC,您可以隨時隨地透過UPDF雲端同步和存取您的檔案。
文字
連結
影像
200+ 貼紙
2種簽名類型
10+ 註釋工具
利用AI最大化提升學分或教學效率!將研究論文和文獻等冗長的 PDF 轉換為易於理解的心智圖。透過上傳 PDF 學習資源並與AI聊天,即時總結、翻譯和解釋複雜資訊。從圖像或螢幕截圖中提取文字並即時獲得問題的答案!
使用 UPDF 的 OCR 選項輕鬆轉換PDF。利用 AI 增強 OCR 即時總結或從圖像中提取文本,以用於家庭作業、研究和備課。傳統 OCR 將大型掃描 PDF(例如講義和教科書)轉換為可編輯和可搜尋的格式。
國立台灣大學物理所碩二生 陳柏翰
在台大物理所做研究,每天都要啃超多英文論文和實驗報告,以前最頭痛的就是掃描版PDF不能畫重點,用其他軟體又卡卡的。自從用了UPDF,整個效率大躍進!它的OCR功能超強大,不管是老舊文獻還是會議手冊,轉成可編輯檔案後,直接用螢光筆標註重點,還能加上語音備註提醒自己關鍵數據,完全解決我過去『看到重點卻記不下來』的困擾。最驚豔的是AI輔助閱讀,遇到複雜的量子力學公式或圖表,用AI快速抓出核心結論,省下我一半以上的文獻消化時間。現在寫論文時,還能把分散的筆記自動整理成條列式大綱,連指導教授都稱讚我報告結構變超清晰!推薦給所有需要高效處理學術資料的碩博生——UPDF根本是研究生趕deadline的神隊友啦!
國立成功大學航太工程系博三生 林祐丞
在成大做流固耦合分析研究,光是比對NASA技術報告和實驗數據就快崩潰——上百頁PDF裡有手寫公式、掃描圖表,以前用其他軟體連畫個箭頭註解都會卡頓!UPDF根本是救世主!它的『跨檔案OCR』連1980年代老論文的手繪應力分布圖都能轉成可編輯模式,我直接在圖上標註『這裡數值誤差要注意啦』,搭配語音備忘錄記錄當下靈感。最狂的是AI自動生成『複合材料層壓板破裂模型』心智圖!把5篇關鍵文獻丟進去,10分鐘就整理出跨論文關聯架構,還能導出成報告附錄。現在連指導教授都問我:『你最近文獻綜述怎麼突然變這麼有系統?』偷偷說這週meeting前我用UPDF的AI摘要功能,30秒抓出15份研討會資料的重點,連博士班學長都來跪求教學! (貼心功能:夜間模式看文獻眼睛不痠,標籤分類直接對接EndNote書目,趕論文時真的會感動到想對螢幕鞠躬)
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學系教授 陳偉強
喺中大帶緊6個博士生搞5G訊號優化,班細路成日呻睇唔完arXiv同IEEE期刊——試過有個PhD凌晨三點send訊息問『Prof. Cheung,美國嗰篇Federated Learning論文第27頁個flow chart,掃描版蒙到加零一怎拆解?』我即刻叫佢哋全組裝UPDF! 呢個AI神器真係堅: 1.跨境文獻大食會:將中港合作項目嘅簡體PDF、英國團隊手寫note掃描檔全部擺入去,用『粵語語音備忘』直接喺論文旁邊錄低『呢個算法同深圳團隊嗰套有得揮,但要check吓佢嘅latency參數』2.爆Seed式文獻篩選:AI自動生成『邊緣計算+車聯網』最新20篇survey嘅對比表,連韓國團隊篇EMNLP論文用嘅數學符號都轉到LaTeX格式 3.OT救星:有個學生試過用『跨文件心智圖』功能,將8份6G白皮書嘅技術路線圖整合成可視化timeline,present嗰陣仲被IEEE評委問『呢個分析工具係唔係你哋lab自己開發?』